摘要:北京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于1月14日召开,北京市政协委员、北京世纪天鼎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余存今年向大会提交了一份“关于提高车辆持有成本 化解首都道路拥堵的建议”提案,为解决首都交通拥堵问题献策开方,引发媒体广泛关注。在小组会休息期间,林余存委员接受了中国网政协频道记者采访,他说: “靠限购、限行等办法,不是解决首都交通问题的治本之策,应该用经济手段进行调控,提高车辆持有成本,抑制非理性购买车辆。”
北京市政协委员、北京世纪天鼎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余存
以下为林余存提案内容摘要:
空气污染、道路车辆拥堵、停车困难,是北京城市管理中的紧迫难题。这些重要问题的产生,指向了同一个交汇点——机动车。一定程度上,机动车驾驶人既是“霾”、“堵”、“难”的制造者,又是受害者。运用经济杠杆推高车辆持有成本,抑制非理性购买车辆及减少家庭持有车辆数量,是一种客观趋势。
道路拥堵,对北京早已不是新闻,首都被戏称为“首堵”。本市“最堵月”工作日高峰时段平均交通指数6.6,处于“中度拥堵”。从数据上看,3年来,本市机动车增长了60多万辆,道路拥堵指数逐年攀升。
据统计,至2012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520万辆,比2011年末增加21.7万辆。私家车占全市机动车总量的六成左右,而北京正式停车位却只有约276万个。在北京的很多住宅区都有这样的情况,例如有2000家住户,原本停车场规划的是2户1个车位,即规划了1000个车位,但现在的实际是,1户有1辆甚至多辆车,车辆总数已达3000多,如何停放,自然是占据小区内外的公共道路或者是消防通道。北京电视台的新闻类栏目已报导多次因社会车辆占用消防通道,耽误救援宝贵时间,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的案例。
为缓解空气污染、道路车辆拥堵、停车困难,北京此前不断推出相关政策。目前实施的“分号限行”和“摇号限购”两项政策没能有效解决交通拥堵问题,并且还产生另外的一些问题。
靠“限”的办法,无法解决停车难、拥堵等问题的,不是治本之策。像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,用经济手段调控和运用更适合,可以借鉴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成功做法。
以此为鉴,为解决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、道路车辆拥堵、停车困难等问题,运用经济杠杆提高车辆持有成本,抑制非理性购买车辆,减少家庭持有车辆数量,特提出以下建议:
尽快增设车辆购置及使用方面的费用(如拥堵费),且该费用的收取应达到一定的幅度,使将要买车和已经拥有多辆车的人们,重新考量用车成本,以期达到更加理性购车及减少持有车辆的结果。例如:收取的年费用是每辆车1-2万元,平均每天每车的用车成本就增加了27.4—54.8元,可以约束部分人出于成本考虑去选择绿色出行;对于非理性购买车辆的人群,就会慎重考虑购车的必要性;对于持有多辆车的人群,也要考量持有多辆车的综合成本,让必要的车辆充分利用起来,让利用率低的准闲置车辆进入市场。这样,让那些并非必须用车,仅是想占个名额,或者想利用名额赚钱的人们回归理性;又让真正需要用车的人有车可用,缓解了因限购而导致的公民非公平享有公共资源权利的情况。
“限”外和“融”内并行,让更多的人选择绿色出行,让投机的人无利可图,让车多的人减少持有车辆;且收取的费用用于城市道路建设、交通设施的维护、公交地铁系统的完善和优化,才能有效的解决车辆数量飞速增长带来的诸多问题。
(来源: 中国网)